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学士学位)
电子商务专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精品专业,学校“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围绕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和“中西部跨境电商产业集聚中心”布局,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坚持产教融合,实行“三•三”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培养系统掌握电子商务理论、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数据化运营、网络营销、供应链管理等电子商务运营、策划、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电商人才。
专业拥有一支业务精湛、学术精深、能力复合、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50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比42%;博士占比32%、硕士占比56%。
三年来,教师获省级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建有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创新创业教育中心3个,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室8间,校外实践基地10余家;认定省级一流课程4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立项省级及以上教研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50余项,校级以上“大研创”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
本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新媒体运营、电子商务概论、商品拍摄与信息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管理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互联网金融。
商务英语专业(文学学士学位)
商务英语专业自2019年开办以来,始终坚持外语教学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特色,英语和商科交叉融合,形成了一套英语教学+商科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打造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注重商务理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商科教学采用全英或双语教学。同时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坚持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加强师生的国际交流意识,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湖南,辐射全国,培养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从事国际商务及语言文化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英语+商务+现代技能”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商务交际技能+人文素养教育”的“四位一体”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体系;
校内课堂实训与校外实习、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活动紧密结合三横三纵实践教学体系;
核心课程
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国际商法导论、商务翻译、国际营销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等。
师资队伍
本专业目前拥有专兼职教师29人,93.1%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2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生导师2人,青年骨干教师4人;拥有行业资格证、BEC考官证等专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从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7人;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专著教材6部、SCI、CS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近10篇、专利软著等10余项,教学成果丰硕。
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国际商务虚拟仿真实训室1间、商务语言与文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1个、重点实习基地3个、POCIB国际贸易技能实训中心2间、多功能网络自主学习中心2间;并建有用于学生组织商务英语口语会话、英语角等活动的开放式特区,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实训、能力培养条件。
培养成效
本专业学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2项,校级5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演讲·阅读·写作比赛、跨文化能力比赛、商务实践技能大赛、电子商务大赛、三创大赛等国家级和省级的学科竞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近三年来,取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的好成绩。
就业前景
毕业生能在各类涉外经贸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跨境电商、国际商务相关的业务操作、行政管理、翻译等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学士学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对接湖南“一带一部”定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秉承“实基础、强能力、重应用、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行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熟练使用一门外语,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传统进出口业务、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运输、通关等涉外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拥有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及科研水平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正高级7人、副高级11人,博士12人、硕士22人;专任教师中有“湖南省教学能手”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校级“优秀教师”20余人次;校企合作业务骨干11人。
近年来,专业建设成效明显。自开办以来,本专业坚持“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紧密围绕新文科,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内涵持续夯实,专业建设成效明显。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探索了新方法、新路径,逐渐形成优势特色,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受到了业界关注。同时,持续推动课程建设,已实现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国际市场营销》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跨境电子商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获批校级“教学改革示范课程”,为专业建设提供了一流课程的强力支撑。
2021年,本专业被确定为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得学校专项建设投入,积极冲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积极对标一流专业,凝练专业特色,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本专业拥有国际贸易一体化、跨境电子商务、新媒体运营、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2间)等10间实训室,设备总值432.24万元。拥有湖南金丝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浩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浏阳达瑞烟花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百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湖南亿天控股集团、湖南高桥大市场股份有限公司、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启迈检测有限公司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3个校内实训基地(中心)。
教师教研科研成果丰富。专任教师根据专业实际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3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1项。同时,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注重产学研结合,主持或完成湖南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7项、其他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1项;编写教材1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篇,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等14项。
教师教学业绩突出。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其中获得湖南省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首届湖南省普通高校外语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中三等奖1项;获得校级A类课、2A类课7门次,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达98.75%。
人才培养成绩斐然。本专业学生积极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批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5项,校级4项,发表论文4篇。在湖南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湖南省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竞赛中获奖68项(省级及以上16项,校级52项);学生获国家奖学金1人次、国家励志奖学金37人次、学校英才奖学金10人次,首届学生有3人被一志愿考研学校录取、2022届学生有7人被考研学校录取。
金融工程专业(经济学学位)
国际商学院金融工程专业于2016年经教育厅批准设立,并报教育部备案,2016年开始招收四年制全日制本科生。2021年获批专业硕士建设点。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元的教学模式,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金融工程专业知识及相关技术,能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编程技术等工具,能从事金融工具开发、设计,从事金融产品定价、交易,进行金融数据分析和金融风险管理、公司理财、量化投资研究,能创造性解决各种复杂重要的金融问题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金融创新人才。
金融工程专业拥有一支层次较高、梯次有序、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校级骨干教师3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26.5%;2位老师担任某公司独立董事,30%的教师来源于证券公司、投资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
近四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各类教研科研项目27项、课程及团队建设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项;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本专业专任教师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篇;出版教材9本,获奖成果11项,专利4项。
本专业拥有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1个、金融科技实验室、金融综合实训室等5个实验实训室;拥有配套银行仿真平台、证券投资模拟平台等5个教学实践平台;建有交通银行湖南分公司、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湖南金证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实训教学场地不仅满足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在学生的学科竞赛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金融创新云大赛、全国大学生金融创新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6项,省级奖项20项。
本专业着力探索和推进校企双循环体系,校企深度融合,合力构建“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校企五通:理念互通、项目互通、技术互通、教学互通和保障互通。培养了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金融工程创新人才。
互联网金融专业(经济学学士学位)
国际商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于2018年经教育厅批准设立,2018年开始招生。本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对接湖南“三高四新”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秉承“实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具有扎实的互联网金融理论基础,掌握互联网金融相关专业的原理与方法,熟悉互联网金融工作业务流程,具有较高计算机运用水平,以及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能够从事金融产品推广、金融数据分析、金融风险控制、金融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缘背景多元、学历层次较高、业务水平精湛、能满足高素质应用型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需求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占40%、副高级职称占40%、硕士学位及以上占60%,“双师型”教师占60%。近几年来,本专业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专业教师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的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7部;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教学和科学研究论文50余篇,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等9项。这些应用型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已逐步凸显。
本专业着力探索和推进校企合作,校企共同构建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团队共同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开发、就业工作共同推进的“五共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共建互联网创新实训室和金融综合实训室以及《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统计学》3门线上共享课程资源,共同培养了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互联网金融人才。学生中党员(包括预备党员)14人;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成绩逐年攀升,其中省校级以上竞赛获奖20余项;获专业资格证的人数占比86.67%;获国家励志奖学金8人次、英才奖学金3人次。实习单位对毕业生实践能力满意度较高,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物流管理专业(管理学学士学位)
湖南信息学院物流管理专科专业,始建于2006年。2016年升格为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
专业定位:本专业聚焦中大型企业,培养能在物流、供应链领域从事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运营和实操、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优化、供应链优化、物流业发展规划等工作,具有全面专业技能和优秀发展潜质的应用型人才,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系统地掌握物流学科相关专业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国际物流管理、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实践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工程、物流信息管理、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国际货运代理、采购管理。
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及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0%;博士学位教师占20%、硕士学位教师占60%。
专业建设:在信息化教学建设方面立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项;与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14门在线课程资源,其中8门课程进行了线上直播教学授课;校级“课程改革与建设试点项目”2项;在专业改革方面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行业、企业、高校调研,进行了深层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工作,完成了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建立了“学、训、赛三结合”的课程体系。
学生成果: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校级以上创新实践与竞赛,多人次在竞赛活动中获奖,其中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30多项;先后立项了6项校级及以上“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共9篇;学生创新创业获奖20多项;在“校企合作”教学活动中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30多人次。